宝宝睡觉时突然抽搐双手乱挥怎么回事?
很多宝妈有这样的经历吧:宝宝明明睡得沉沉的,突然身体抽搐一下,双腿乱蹬,双手乱挥,有时甚至还睁开眼睛直直地瞪着。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呢?是不是宝宝生病了?
问家里老人,有很多老人说是因为小孩子的眼睛干净,能看到许多大人看不到的东西,肯定是白天看到什么脏东西被吓到了。
这是迷信的说法,其实从医学上讲,宝宝睡觉时突然的身体动作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,专业上称之为惊跳反射,也叫拥抱反射,莫罗反射。
什么是惊跳反射?
所谓惊跳反射,是指当新生儿受到突然的刺激如响声等外界变化,就会伸开双臂、双腿,手指张开,背部伸展或弯曲,以及头朝后仰又迅速收回的现象。一般发生在0~3个月的新生婴儿。不同的个体之间差异较大,有的轻微,有的可能要严重一些。但一般都会随着宝宝的生长,慢慢减少直至消失。医学上认为,3~5个月的宝宝惊跳现象会逐渐消失,但2岁以内偶尔发生惊跳反射现象也还是正常的。
为什么会有惊跳反射?
本质上讲,惊跳反射是因为宝宝身体离开母体进入新环境,缺乏安全感,而大脑及神经发育又不完善,在面对突然刺激时,所产生的一个本能反应。
由于宝宝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全,所以神经元在传递外部信息的时候不够准确,不能将这些外部的刺激像大人一样集中到大脑皮层去处理,而是广泛的传递给宝宝的四肢肌肉神经,所以宝宝会在大脑反应过来之前出现四肢的抽搐或全身的抖动。
惊跳反射有没有危害呢?
正常的惊跳现象,的确是没有危害的,家长们无需草木皆兵,我们只需安静地等待宝宝们长大就好了,惊跳会自己消失的。
但如果惊跳的太频率太高,或者随着宝宝长大,惊跳并没有减少,家长们就要特别关注了,最好是到儿科看一下医生。
当然,也有一些方式可以缓解或减少惊跳现象。
面对宝宝的惊跳反应,宝妈们可以做什么?
1、坚持母乳喂养
母乳中独特的营养成分可以促进一种关键物质的形成,就是大脑神经元外部的一层组织,叫做脂质髓鞘质,正是由于它的不完善,神经元在传递信息的时候才会出错,把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传递给宝宝的四肢。
2、做出安抚动作
如果妈妈在旁边发现孩子出现惊跳现象,可以迅速抓住宝宝的小手,或者胳膊等身体的部位,轻轻按压,或者轻柔抚摸,传递你的支持,宝宝感受到安心,很快就会安静下来。妈妈做出的安抚动作,能让宝宝拥有安全感,能很快的平复宝宝惊吓的心灵哦
3、使用防惊跳被
防惊跳被是在欧美国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防惊跳手段,一般要用到宝宝2岁。它的设计原理是模仿母体的子宫环境,外形仿子宫,宝宝躺在里面,可以得到类似于母体的安全感觉,很好的抵消了新生宝宝的安全感缺乏。